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经过多年潜心研究,先后推出稳定性肥料技术、聚合氨基酸(增效)技术等肥料行业先进技术,对玉米、小麦、水稻等多种作物增产效果明显。为使技术达到最佳效果,更利于产品推广使用,中科院沈阳所将稳定性肥料技术与聚合氨基酸(增效)技术完美融合,将长效、增效、保水、保肥、抗病增产等效果发挥的淋漓尽致。
强强融合 技术升级
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卢宗云告诉记者,稳定性肥料核心优势是肥效期长,养分利用率高,其对氮肥的高效和长效特点使当下主流氮肥尿素的有效期从50天提升到90-120天,为大田作物如玉米、水稻、小麦等从多次施肥到一次施肥变为可能,因其省时省事、增产、抗病深受农民喜爱,一次底施终生免追的施肥方式在东北、西南春玉米种植及中原地区夏玉米种植被广泛采用,年销售稳定性肥料120万吨以上。
“技术从来没有完美的。”卢宗云表示,稳定性肥料采用抑制剂原理,通过抑制剂抑制土壤中微生物和酶的活性,而间接实现对尿素氮肥的缓慢分解释放,其作用效果受土壤温湿度影响较大,前期玉米长势不明显,只对氮有作用而对磷钾等营养元素作用小或无作用。研究所为了弥补这些技术短板进行多次试验,经过反复试验,发现聚合聚合氨基酸(增效)技术可以与稳定性肥料实现优势互补。
据了解,聚合氨基酸(增效)肥料是研究所近年来推出的又一新型化肥增效技术,利用大分子聚合氨基酸的离子络合、生物相容及保水等特性实现作物对肥料吸收的高效利用。该技术具有对氮、磷、钾、锌等多营养成分增效,同时兼具有保水抗旱,无残留、生态环保等功效,是一种成本低效果可见的新型化肥增效技术,其缺点是长效功能不明显。
卢宗云将两种技术的融合原理向记者做详细介绍,稳定性(长效)肥料技术和聚合氨基酸(增效)肥料技术结合,两者取长补短,相互促进。稳定性弥补聚合氨基酸的肥料长效,做到一次施肥不追肥,节省用工、省事省时。聚合氨基酸保水抗旱、多元素增效,提高作物成活率,平衡吸收营养,抗病增产,二者互相促进、相得益彰。“今后研究所将继续寻找适宜的地区、适宜的作物,研究更佳的技术结合点,发展技术融合创新,产品使用创新。 |